:::

  第三任 趙性中院長

    慈愛民國71年創立以來以「基督慈愛的精神」為宗旨,因此,以「愛、服務、關懷」為機構服務的目標。我們結合社會大眾、機構所有工作同仁與政府機關的力量,將愛化做至身心障礙的個案與家庭服務之中,讓每一位身心障礙者皆能於不同階段與特性獲得教育、訓練與安養等服務的支持,並透過親職教育與諮商或成長團體,建立其家庭成員的正確觀念,建立其人生的意義與自信,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與支持。

    回想當時創辦人吳彩珠女士及周既中先生兩位有感於身心障礙服務的不足,許多家中有身心障礙孩子的家庭,其家長為了生計及心裡的愧疚掙扎,不得不將他們的孩子與社會隔絕,因而他們憑藉著天主的信仰,愛德力量與毅力勇氣催促著機構的誕生,在民國72年立案,開創至今從服務10幾位的身心障礙者至現在每月服務200多位的個案,從初期身心障礙者陶藝職業訓練至智能障礙服務,並隨著服務人數增加與障礙類別及年齡的差異,逐漸區分早期療育、學齡教育、成人服務、日間托育、住宿教養等,他們為身心障礙者的需求服務著想,因此於篳路藍縷中奠下慈愛豐厚的服務基礎,並無私的於民國95年退休將一生創建的慈愛教養院交付給教區。

    吳女士退休後由徐世昭副主教擔任院長,以在基督內生活勉勵工作同仁。傾聽、關懷對待服務的個案與同仁,同理心及尊重接納不同的意見與不完美,學習分享與承擔,將僕人領導的觀念引導至機構,更加深「愛、服務、關懷」在和諧中建立起生命的價值與尊嚴,提昇了機構服務的深度與廣度,開創了慈愛殘障教養院新的一頁。

    社會快速競爭與資訊的發達,社會資源運用更加流暢與便利,相對的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更加嚴重,教區有鑑於此,將轄下分佈於南投、彰化、台中等附設的身心障礙機構予以橫向聯繫、資源整合,因而聘請徐副主教擔任教區附設身心障礙機構的執行長來執行。

    慈愛教養院能在這麼年來繼續服務身心障礙者,我們要感謝社會與社區的關心,有許多可愛的陌生人的捐助,他們將每一分的愛灌輸在我們身上,帶來無限溫馨與力量,更加讓我們珍惜運用在每一位服務的個案與家庭,讓愛能發光。

    社會大眾的幫助,家長的認同,工作同仁的無怨付出與奉獻,造就了機構成長。因此,在未來的路上,我們必須強化機構的課責,珍惜每一份資源與分享,創造機構的社會價值與自給能力,方能對社會大眾有所負責。因而我們需注意每一服務環節的工作連結,無論在行政、社工、教學、醫療復健作業上數位資訊化與系統化的建立勢在必行,以凝聚與整合專業間的部門合作,擴大團隊的力量,凝聚同仁的向心力,共享資訊的機制。當然,資訊科技的運用會隨之而來,而資訊科技是一種工具,妥善的運用可為機構帶來助益,但過渡倚賴而忽略人的因素,傷害服務個案的基本利益,需加以注意避免。

    於個案的服務上,需將消極的照顧觀念轉為建立積極的權益保障,不僅是在機構內服務,我們期待每一位身心障礙者皆可走向社區與群眾,我們要製造他們參與社會的機會,無論在居住生活、工作與休閒娛樂方面;對於偏遠的地方,提供行動服務的模式,讓需要服務的身心障礙者與家庭可以透過行動服務的方式提供諮詢或教育訓練與關懷的機會,讓機構在服務上不受限於年齡與地點,為著他們需要需求,服務更為貼近,讓社會大眾不再以憐憫同情之心對待身心障礙者,而是本著平等、尊重之心對待。

    機構的發展不再是主管或幹部單方面的事,尤其在民主與資訊時代,更需不同成員來參與領導。主管或各級幹部、工作同仁都需要改變觀念,決策不僅是上對下或仰賴上級的指令,面對理性與民主,是需授權來因應提供與接受服務需求發展,讓每一個人皆有機會參與,這樣不僅讓同仁有參與決策的機會,也讓同仁可發揮所長,機構也可發掘與培育人才,如此機構服務才能永續發展,品質才能提升。

    慈愛教養院在創辦人因基督慈愛的精神召喚著,建立起身心障礙者服務的機構,讓慈愛教養院能以「愛、服務與關懷」每一位服務個案及家庭與機構同仁,共同幫助身心障礙者自理與自立的建立,以維護權益及尊嚴。慈愛教養院感謝創辦人無私奉獻、同仁的付出與社會、社區的關心,也期待在未來的日子中,慈愛教養院不僅是一個服務身心障礙者的地方,更是創造愛的力量,匯集社會愛的資源與散播者。